展开

资讯详情

trade detail

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橙e网发布时间:2017-10-31

·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中国美食国际化将带来70万亿元的大市场

10月25日,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中式食品工程化技术”协同创新任务在黑龙江哈尔滨启动。据专家预测,仅中式传统食品工业化一项,国内就有10万亿元的市场产值,若覆盖全球未来70—90亿人口的市场,将有70万亿元的市场产值,相当于新增一个全年的国内GDP总量。

据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介绍,近20年,我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速20%以上,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不含烟草)主营业务收入达11.09万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11.9%,已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目前正迎来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双核驱动、营养健康为使命、创造巨大财富为特征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阶段。若把“中式食品制造”作为国家战略和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扶持,运用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双轮”驱动,有望在5—10年内,把“中式食品制造”做成如同2000年前中国的丝绸、1000年前中国的陶瓷、500年前中国的香料和茶叶一样,成为新时期中国第一个全球性垄断产业。

会议要求,协同创新任务各参与研究所和创新团队要以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时代脉搏,更新观念,形成一体化的大学科协同创新方案;要全面提升跨团队、跨所的协同创新能力,像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一样,共襄义举、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出良策、协同创新谋发展,共同致力于中式食品工程化技术研究,为中国食品工业走向世界而努力,产出符合国家重大产业需求、占领科学前沿,为产业提供支撑、为社会创造效益,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具有深远意义的大战略、大成果;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将中国美食推向世界。

记者从此间召开的全国主食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年会上了解到,2018年联盟将强化自身建设,做实支撑系统,构建现代科学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和模式,为产业提供高值高效、有偿精准的服务;做优工具箱,构建产业人才库、技术库、项目库、资源库、工具库,试点技术成果转化、技术价值评价等工作,为产业发展积累工具;擦亮服务品牌,持续开展“科技下基层、百家企业行”活动,了解产业一线的真实需求,为一线企业排忧解难;推出百种特色主食振兴工程、产业千人培训计划和千万元级技术升级基金池,实现中式特色传统主食工艺机械化和工业化,提升产业人才素质,支持扶助潜在“独角兽”型主食企业的技术熟化。

)政策投放增加玉米价格下行明显

2017年政策性投放成交相对好于往年,但目前临储库中仍有大量玉米库存。截至10月13日当周,临储玉米周度计划销售量为350万吨,比前一期减少53万吨;实际成交193万吨,比前一期减少30万吨;成交率55%,与前一期基本持平。其中,2013年产玉米成交9万吨,成交率21%;2014年产玉米成交184万吨,成交率63%。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告显示,10月19日—20日国内计划销售中储粮委托包干临储玉米469.2万吨,较上一期增加168.6万吨;计划销售2013年产分贷分还玉米8.7万吨。不过,10月19日—20日当周,政策性投放原本设计方案是329.2万吨,但18日国家粮食中心发布公告,周度计划投放从329.2万吨增加至469.2万吨,当周投放水平远高于近期平均水平。综合来看,2017年10月每周投放量维持在300万吨以上,由于陈粮价格低于新粮,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偏高,政策投放增加阶段性有效供给。

10月开始新季玉米陆续上市,东北玉米价格已呈现明显下行趋势,后期玉米供给压力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玉米收割进度较去年晚10天左右,新季玉米售粮高峰还未到来。监测显示,截至10月14日,吉林地区玉米收割完成50%,低于去年同期的55%;黑龙江地区为30%,低于去年同期的35%;辽宁地区为7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内蒙古地区为75%,低于去年同期的80%,预计10月底东北地区会迎来售粮高峰。未来一周东北地区天气多晴朗,吉林与黑龙江地区玉米收割将会加快,随着新陈玉米供给大幅增加,预计10月下旬新季玉米价格会继续下跌。

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东北大部分时段以晴好天气为主,利于玉米作物成熟收晒,随着玉米上量的增加,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下跌。截至10月18日,黑龙江绥化地区深加工企业14%水分新玉米(三等)收购价为1410—1450元/吨,吉林四平地区收购价1470—151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收购价为1510—1550元/吨,均较上周末下跌10—30元/吨,较上市初期下跌50—100元/吨。

随着新粮上市,港口库存亦开始堆积。一般来说,进入10月中旬,玉米北方港口库存开启季节性上涨之路,今年北方港口库存一直维持在300万吨以上水平,基数偏高,预计后期有望刷新北方港口库存新一轮高点,持续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

近期环保因素导致黑龙江、河北、河南等地酒精企业停产检修而供应紧缺,其他地区酒精走货速度较好,拉动玉米酒精价格整体走势偏强,黑龙江西部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约为900元/吨。国粮中心数据显示,预计10月19日当周,玉米酒精行业开工率为62%,较上一周下跌4个百分点。近期玉米下游产品开工率的下降导致原料的消费回落,企业采购意愿下降导致玉米价格走弱。

玉米下游消费主要以饲料消费为主,占其消费总量的60%以上,但我国饲料消费难言乐观。据统计,2016年全国有超过20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并且启动了猪场拆迁行动。浙江等禁养大省,因禁养减少的生猪数量占到全省饲养量的50%。2017年以来,环保督察组更加大了对畜牧养殖行业的监管。

虽然玉米市场结构性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但每轮上涨都将经历回调阶段。现阶段正处于玉米年度收割压力集中释放的时间窗口,且本周政策性拍卖大幅加量,部分企业因环保因素开工率下降,原料消费短期回落。整体来看,近期适宜短线沽空玉米1801合约。

·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动力,培育发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引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意见》指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在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过程中,要把握基本特征,坚持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民主合作、兴农富农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意见》强调,要建立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完善内部组织制度,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要健全资源要素共享机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资金有效流动,促进科技转化应用,加强市场信息互通,推动品牌共创共享,推动联合体各成员融通发展。要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产业链价值,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助服务,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联结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优化政策配套,加大金融支持,落实用地保障,开展示范创建,做好相关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山东出台25条政策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到2020年,山东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7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3500家,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比例达到85%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于永德在发布会上介绍说,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3500家,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76∶1;全行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以上,在粮油、果蔬、畜牧、水产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全国行业领军企业,在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培育一批技术领先企业和高端品牌;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比例达到85%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为完成这一目标,《意见》提出了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鼓励主食加工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快农产品加工上下游产业发展等主要任务,出台了25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加工流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和业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农业“新六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         本周聚焦

(一)生猪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产能恢复趋缓

生猪价格一改9月以来的下行态势,近期出现小幅上涨。业内专家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变动幅度微弱,后期上涨动力不足,短期仍以稳为主。11月下旬至12月将进入猪肉消费旺季,但产能恢复缓慢,将对猪价形成支撑。

短期以稳为主

据中国养猪网数据,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从14.13元/公斤涨至14.22元/公斤,摆脱9月份以来的下行态势。北方地区天气转冷,肉类消费增加,需求增多,生猪价格上涨地区增多,局部地区猪源不足;南方地区生猪价格以稳为主。

业内专家指出,近期生猪价格变动幅度较为微弱,部分地区小幅调整猪价,但价格上调难成主流,主线仍将守稳。

据卓创资讯监测,截至10月22日,各地生猪价格涨跌幅度在0.10元/公斤,山东临沂地区外三元出栏价多在13.6元-13.8元/公斤,河南在14元/公斤左右,广东在13.8元-14元/公斤。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亚男指出,目前猪肉市场需求量仍无大范围提升迹象,各屠宰厂日均生猪屠宰量稳定。目前尚未到需求旺季,多地生猪价格上涨乏力,屠宰场对涨价持谨慎态度。从供应面看,养殖户的生猪出栏速度较平稳,多数养殖业者抵触降价,预计生猪价格短期以稳为主线。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此前表示,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呈持续下跌态势,从8月份开始出现止跌回升,价格总体水平明显低于上年。随着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生猪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回旋余地和调控能力增强。虽然三季度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逐月下降,但由于生产性能提高、出栏活重增加,猪肉供应得到保障。

产能恢复趋缓

对于后期走势,唐珂表示,9月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6.1%,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5%,生猪产能仍处于相对低位。同时,受环保政策影响,山东、河南等生猪主产地大批养殖场面临拆迁和关闭,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趋缓,将对四季度猪价形成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猪肉消费的完全旺季需等到12月份,乐观预计在11月中下旬消费有所提振。王亚男指出,10月份仍处于价格低位,随着11月下旬旺季来临,叠加出栏生猪体重增加,利好生猪价格,预计11月底或12月初猪价将有所上升。

上市公司方面,牧原股份(00271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1.57亿元,同比增长83.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长2.85%。预计2017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23.5亿元至26亿元,变动幅度为1.21%至11.98%。盈利状况较前三季度将有所好转。

目前猪粮比价稳定在8:1之上,生猪养殖盈利水平较好,有利于刺激养殖户补栏。再加上生猪生产性能提高、出栏活重增加,预计2018年猪价稳中略降,整体波动幅度不大。

(二)批发市场蔬菜价格继续上涨

据农业部监测,2017年第42周(2017年10月16日~22日,下同)“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98.75(以2015年为100),比前一周升0.89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98.28(以2015年为100),比前一周升1.01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60个品种交易总量为55.58万吨,比前一周增2.9%。

猪肉价格略有下跌,牛羊肉价格小幅上涨。猪肉周均价每公斤20.39元,环比跌0.5%,跌幅与上周持平,同比低10.5%;牛肉每公斤54.39元,环比涨1.1%,同比高3.1%;羊肉每公斤49.39元,环比涨1.3%,同比高15.9%;白条鸡每公斤14.34元,环比涨0.3%,同比低0.6%。鸡蛋每公斤8.09元,环比持平,同比高8.0%。重点监测的以上5种畜产品周交易量(50家重点批发市场交易量合计,下同)1.71万吨,环比增1.2%。

水产品价格涨跌互现。白鲢鱼和花鲢鱼周均价每公斤分别为6.86元和12.55元,环比分别涨0.6%和0.2%;鲤鱼11.51元,环比持平;鲫鱼、大带鱼、草鱼和大黄花鱼分别为16.01元、35.40元、14.41元和43.66元,环比分别跌1.1%、0.7%、0.6%和0.3%。7种水产品周交易量0.89万吨,环比增1.1%。

蔬菜价格继续上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周均价每公斤3.69元,环比涨2.4%,涨幅较上周收窄1.8个百分点,同比低2.6%。分品种看,18种蔬菜价格上涨,1种持平,9种下跌,其中,西葫芦、豆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环比分别涨21.7%、14.7%、14.2%、11.5%和10.8%;芹菜环比持平;大白菜跌7.1%,其余品种涨跌幅在5%以内。28种蔬菜周交易量43.73万吨,环比增3.6%。

       水果均价略有下跌。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周均价每公斤4.44元,环比跌0.4%,同比低10.8%。分品种看,巨峰葡萄、香蕉、富士苹果和菠萝环比分别跌2.1%、2.1%、0.9%和0.5%;西瓜涨5.4%。7种水果周交易量8.9万吨,环比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