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资讯详情

trade detail

上海家化三季度营收增长近20%创11个季度最快增速

来源:橙e网发布时间:2017-10-31

·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上海家化三季度营收增长近20%创11个季度最快增速

在执掌家化近一年后,张东方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

1026日晚间,上海家化披露公司2017年度三季报:剔除花王业务影响,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近20%,创11个季度以来最快增速。

不久前,上海家化董事长张东方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海家化正在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三季报显示,1-9月份上海家化百货、商超两大传统渠道重回正增长,电商渠道顺利完成由代理向自营的切换,渠道创新战略初见成效。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得上海家化的经营业绩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时隔两年后,大股东“平安系”卷土重来,再度出手要约收购家化,彰显大股东对家化长期发展的信心。此次要约收购完成后,家化集团及其关联方最多合并持有上海家化52.02%的股份。

走入正轨

三季报显示,20171-9月家化实现营业收入38.95亿元,同比减少9.17%,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同期公司有花王代理业务,剔除花王业务的影响后,公司20171-9月实现营业收入38.93亿元,同比增长12.52%20171-9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2亿元,剔除花王业务的影响后,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上海家化正在走入正轨的表现。张东方上任后,上海家化即开始开展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今年1月,上海家化内部架构进行了大的调整,由原有的“大众消费品事业部、佰草集事业部、数字化营销事业部、化妆品专营店事业部”四大事业部调整为“研发部、品牌管理办公室、渠道管理办公室、供应链、战略投资部、法律部”六大部分,重新梳理了品牌和渠道两个层面的关系,希望在新的组织架构的保障下带动企业的销售增长。

随着上海家化经营回归正常,各主要品牌在新品推出、营销发力和渠道优化方面也重新出发。

具体来看,线上渠道方面,公司上半年完成了对京东和天猫超市两大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切换,全面转变为自营模式;线下渠道方面,传统商超、百货渠道2017年上半年稳中有涨,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新兴渠道,渠道专有品牌一花一木面市,化妆品专营店(CS店)上半年也取得了50%以上的增长。

此外,2017年以来家化旗下的佰草集、高夫明显受益于国内百货渠道化妆品零售的好转和研发先行带来的新品贡献,上半年公司主力品牌增速基本上都超过所在渠道平均增长。

平安卷土重来

正因为上海家化向好发展,其大股东平安系在不久前再次发起了股权要约。2015年,大股东平安曾试图要约收购家化,但因故折戟。此番,平安卷土重来。

1012日,上海家化接到公司股东上海家化集团发来的《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家化集团拟以要约收购方式,向除平安人寿、上海惠盛、上海太富祥尔股权投资以外的其他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价的要约。家化集团本次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1.3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要约收购价格为38/股。

“家化集团对上海家化所在行业的前景长期看好,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流,日化市场规模将继续延续增长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巩固控股股东地位,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稳定发展,收购人拟对上市公司进行要约收购。”上海家化在公告中表示。

为了促成这次要约收购,1019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决定向家化集团的控股股东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平浦”)注资60亿元,其中48亿元计入注册资本,12亿元计入资本公积。注资完成后,上海平浦的注册资本变为91.305亿元,平安人寿仍持有上海平浦100%的股权。平安人寿表示,此次注资目的为优化上海平浦和家化集团的债务结构、提高发展实力。

此次注资,外界也解读为“平安系”此番势在必得。自2011年进驻上海家化以来,“平安系”就从未减持这家日化企业,且不断通过实际行动增持。

分析人士也认为,此次收购与上次大不一样,在“平安系”挖来新掌舵者张东方之后,上海家化经过今年以来的大刀阔斧改革,目前正走在复苏轨道上。

东方证券表示,看好家化在新管理团队带领下进行的一系列变革方向,今年受益于外部零售环境的复苏和公司新战略的推行,家化核心品牌终端零售企稳回暖,未来各品牌新品的推出,品牌驱动机制的进一步推行与新渠道的快速增长有望带动公司收入与盈利逐步走出低谷。

“时隔两年再度出手要约收购,彰显大股东对家化长期发展的信心。与2015年要约收购相同的是,此次发起要约收购,依然强烈地表达了大股东对家化(市值、业绩等方面)的长期看好以及进一步提升持股比例的目标。”东方证券表示,家化在历经换帅、组织架构调整、收购整合等一系列变动后,公司的基本面与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东方证券也认为,此次持股比例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大股东在渠道、客户等资源的投入,在监管层提倡“保险业要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平安丰富的资源有望助力公司发展,预计后续家化在投资并购、新业务推进等各方面都将加速;另一方面,持股比例的大幅提升将在主观上驱动平安从实业的角度更长久、更全面地规划并支持家化的经营。

(二)51亿谋求绝对控股平安系的日化野心

在上海家化即将发布2017年第三季报之际,大股东“平安系”卷土重来,通过家化集团向上海家化发出部分要约收购。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1.35亿股,所需最高资金额51.18亿元。

六年前,“平安系”击败复星等巨头,成功摘得家化集团100%股权。伴随现任掌舵人张东方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这家上海滩老品牌开始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家化集团出于对日化行业及上海家化公司的看好,拟通过本次收购增持以进一步提高持股比例,巩固控股股东地位。”上海家化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电邮中称。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产业之一,化妆品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外资公司宝洁、联合利华等在传统化妆品领域占据垄断优势,中国本土的日化企业长期面临国际巨头压境,挑战重重,亟待突破。

在张东方上任快一年的关口,这位女强人欲与上海家化的前朝时期告别,将公司带入新时代。目前,上海家化正在打造“一体化”的生态圈,强调研发、品牌、渠道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发展。

此时发起要约收购,似乎再合适不过。

发起51亿二次要约收购

截至目前,“平安系”持有上海家化的股权比例超过30%,分别为家化集团持股27.09%;通过控股子公司上海惠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盛实业”)间接持股0.80%;家化集团的关联方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持股2.61%;家化集团的关联方上海太富祥尔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太富祥尔”)持股1.52%。由此,“平安系”组成的家化集团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上海家化32.02%的股份。

10月13日,上海家化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显示,家化集团向除平安人寿、惠盛实业、太富祥尔以外的上海家化股东发出部分要约,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1.35亿股,股份比例为20%,要约收购价格为38元/股。

上海家化称,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收购人及其关联方最多合并持有上海家化52.02%的股份(3.50亿股),上海家化将不会面临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风险。

不难看出,“平安系”此次是想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谋求对上海家化的绝对控股。

上海家化方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次增持有利于上海家化的长远健康发展。公司目前已根据《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后续将及时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

“据了解,家化集团希望要约成功。”上海家化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家化集团若想要约收购成功,并非易事。

首先,要耗费巨资。此次要约价为38元,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51.18亿元。截至目前,收购人已将不低于本次收购总额金额20%的履约保证金10.24亿元存入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账户,作为本次要约收购的履约保证。

此外,其他股东是否愿意出让手中的股权,成为关键所在。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海家化的股份总数为6.73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占比达99.68%。

据上海家化2017年半年报,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事集团”)报告期内新买入了85.8万股,共持有3061.09万股,占比4.55%,系公司第二大股东。久事集团为国有法人,100%股权由上海市国资委持有。

此外,投资人陈发树持有上海家化1035.48万股,占比1.54%,位列第九大股东,其持股数量自2016年以来,就未见变动。

上海家化的股权结构中,还有机构投资者。证金公司报告期内新买入424.53万股,共持有2295.25万股,占比3.41%,位列第三大股东;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盛锦3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买入2286.45万股,占比3.40%,新晋为第四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新买入447.97万股,共持有1548.16万股,占比2.30%,位列第七大股东。

上述持有较多股份的股东,是否将出让手中的上海家化股权,目前尚未可知。不过,此次“平安系”开出的38元/股的价格,仅比目前的股价微上浮。

9月20日筹划此次要约收购停牌前,上海家化的股价为32元,开盘以来,一路上升,涨幅超过12%,截至10月23日,报收36.46元。

平安系背后力挺

上海家化主要从事护肤类、洗护类、家居护理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品牌包括佰草集、六神、高夫、美加净、启初、家安、玉泽、双妹等。公司以差异化的品牌定位覆盖不同年龄和消费层次的消费需求,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发展各类渠道,借助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成为国内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公司。

谈及此次要约收购的目的,上海家化在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中指出,“家化集团对上海家化所在行业的前景长期看好”。

上海家化称,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流,日化市场规模将继续延续增长趋势。上海家化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日化企业之一,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竞争力,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口碑。

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巩固控股股东地位,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稳定发展,收购人拟对上市公司进行要约收购。

事实上,自2011年进驻上海家化以来,“平安系”就从未减持这家日化企业,且不断通过实际行动增持,以稳定这一优质资产。

其实,这并不是“平安系”第一次对上海家化发起要约收购。早在2015年,“平安系”就发动过要约收购,但最终铩羽而归。

2015年11月,太富祥尔向除家化集团及上海惠盛以外的上海家化股东发出了部分要约收购,拟收购股份数占总股本的比例为31%,收购完成后,太富祥尔及其关联方最多合并持有上海家化58.87%的股份。

相比现在的要约价38元/股,以及收购所需最高资金51.18亿元,彼时“平安系”开出的价码较高,公布的要约收购价为40元/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83.58亿元。

而要约收购正值上海家化董事会改选之前,权力更迭之际,不惜代价拿下绝对控股权,其意图颇为明显。不过,根据当时股份收购清算结果,最终实际收购比例为1.52%,未达到既定收购目标。

而目前的收购环境与上次大不一样,在“平安系”挖来新掌舵者张东方之后,上海家化经过今年以来的大刀阔斧改革,目前正走在复苏轨道上。

在利润方面,上海家化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净利润,并完成上半年预算目标。这增添了投资者以及渠道商对上海家化的信心,士气大振。

东方证券研报认为,时隔两年再度出手要约收购,彰显大股东(家化集团)对(上海)家化长期发展的信心,“与2015年不同的是,家化在经历换帅、组织架构调整、收购整合等一系列变动之后,公司的基本面与外部环境持续改善”。

上述研报还指,此次持股比例的提升(股东利益更趋一致)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大股东在渠道、客户等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将在主观上驱动平安从实业的角度更长久、更全面地规划并支持家化的经营。

打造一体“生态圈”

事实上,“平安系”在对上海家化进一步股份增资的背后,以张东方为首的管理层团队如何重振这一百年日化品牌,成为关键。

管理团队的稳定,是上海家化近年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自“平安系”入主以来,公司管理层至少3次换血。而张东方推行的系列改革,亦使得管理层架构出现改变。

就在一个多月前,9月4日,上海家化副总经理黄震提交辞职报告。现年46岁的黄震系上海家化的“老兵”,曾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事业二部部长、公司副总经理兼佰草集事业部总经理等职,2016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达203.28万元。

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对于稳固公司核心管理层架构有何规划,上海家化并未向时代周报记者予以正面回应,仅表示“业内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自从2016年底张东方上任后,上海家化即开始开展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今年1月,上海家化内部架构进行大调整,由原有的“大众消费品事业部、佰草集事业部、数字化营销事业部、化妆品专营店事业部”四大事业部调整为“研发部、品牌管理办公室、渠道管理办公室、供应链、战略投资部、法律部”六大部分,重新梳理品牌和渠道两个层面的关系,希望在新的组织架构的保障下带动企业的销售增长。

张东方上任后的系列改革举措,使得上海家化的经营业绩有所改善。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6.52亿元,同比下降1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降41.93%。

净利润下滑超过四成,上海家化解释称,主要原因在于2013年虚假陈述诉讼赔偿及收购CaymanA2项目发生的中介费等一次性费用增加;新职场租金、物业费、装修摊销费用增加所致,其中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2.1%,管理费用同比增长9.36%。

“上半年,上海家化在剔除花王业务口径下营业收入实现9.5%的增长,完成2017年上半年预算目标。”上海家化方面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称。

半年报显示,2017年1-6月,上海家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8亿元,与上年同期剔除缴纳天江股权转让税金因素影响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3亿元相比,同比增长64%。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与去年6月末同比下降,经营质量得到提升。

当前,中国的日化产业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外资品牌宝洁、联合利华等压境,国产日化品牌强势崛起,而上海家化却在艰难上升的轨道上。

上海家化方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公司将打造的是一个集研发、品牌、渠道、供应链为一体的“生态圈”。这一生态圈将实现三方面的“共享”,即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资源,为所有业务发展所共享;公司研发平台、生产能力为所有品牌品类所共享;同时,所有品牌品类资源为各个渠道所共享,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均将实现融合发展。

此外,上海家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将从新的品类和产品着手,力争自有品牌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将不断寻找知名品牌,补缺护发类、护肤类、家居护理类、彩妆类,组成强大品牌矩阵,实现收益最大化”。

·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两起强生爽身粉致癌案逆转:近4.9亿美元的判赔裁定被否决

两起曾经轰动一时的强生爽身粉致癌案上周逆转了,强生公司得以免除近4.9亿美元的天价赔偿。

这两桩案件都是由罹患卵巢癌的女士发起诉讼,她们认为,自己患卵巢癌与长期将强生爽身粉用于私处护理有关,强生爽身粉中使用的主要成分滑石粉用于私处会引发卵巢癌,而强生公司没有充分提醒消费者滑石粉类产品的致癌风险。

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则始终坚称,其爽身粉(Johnson’sBabyPowder)经科学证明不会致癌。

10月20日,美国洛杉矶县复审法院(LosAngelesCountySuperiorCourt)判决,强生对EvaEcheverria女士做出4.17亿美元赔偿的判罚取消。

据路透社10月21日报道,Echeverria于2007年确诊为卵巢癌,她将强生爽身粉用于私处护理超过40年。

此前的北京时间8月22日,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陪审团判决,强生公司向EvaEcheverria赔偿4.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这是强生因滑石粉卫生用品致癌风险在美国面临的4800起法律诉讼中的一起,也是迄今为止被判赔偿金额最高的一起,超过了此前数起已判决官司的赔款总额。

上述4.17亿美元中,包括7000万美元的损害性赔偿,以及3.47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这也成为强生公司有史以来在诉讼中遭遇的最重判罚。

洛杉矶县复审法院法官MarenENelson10月20日改判了上述判决,并准许了强生公司的上诉请求。据路透社报道,Nelson称,8月份的判决是由于双方的错误和证据不足,最终导致了过高的赔偿。

10月17日,强生爽身粉致癌的另一桩案件同样被法院改判。

据美联社报道,当事人JacquelineFox使用强生爽身粉超过20年,已因卵巢癌去世。此案于2016年2月作出的判决是强生公司赔偿Fox女士7200万美元,现在判罚也被取消,原因是该案司法程序不正确。已故的Fox女士是阿拉巴马州人,不应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进行审判。

据纽约时报9月28日报道,全美共4800位妇女因爽身粉导致卵巢癌而集体起诉了强生公司,不过对强生公司的判罚不是对这些妇女集体赔偿,而是针对个案分别赔偿。Echeverria女士便是这数千名上诉妇女之一。

据美联社报道,Echeverria女士的律师MarkP.RobinsonJr.在10月20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他计划立刻提出上诉,并称“我们会代表所有被这种危险产品侵害的女士继续战斗。”

与之相对,据纽约时报10月23日报道,强生公司女发言人CarolGoodrich在声明中称,“卵巢癌是破坏性的疾病,但它不会由我们使用于强生爽身粉中几十年的化妆品级别的滑石粉引起,这已经有科学证明。我们会继续证明强生爽身粉的安全性,并在全美提起上诉。”

滑石粉究竟是否致癌目前在医学领域仍有争议,就当前研究结果看来,能否做出确定性的结论还是个未知数。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6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发表的一篇关于非裔美国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私处使用爽身粉的非裔美国女性中,侵袭性上皮性卵巢癌(invasiveepithelialovariancancer)的风险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滑石粉颗粒吸入人体时可能会产生炎症反应。

但另一项经过长期跟踪的研究没有证明爽身粉与卵巢癌之间的关联。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滑石粉和卵巢癌之间的关系。”

一种更为广泛认同的说法是,滑石粉本身并不致癌,而滑石粉中可能夹杂的石棉成分才是致癌的真凶。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官网上的“卵巢癌致癌因素有哪些?”一文中称,“在过去,滑石粉可能会被石棉污染,石棉是广泛认知的致癌物质,这可能是一些研究中发现在私处使用滑石粉与卵巢癌风险增加有关的原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关法律便已要求用于面部和身体的粉类产品不能含有石棉成分。而要证明此后新产品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长期研究。”

·         本周聚焦

(一)中超控股新主急晒重组路径:卖掉紫砂壶装入日化

中超控股“对赌式”卖壳模式备受关注。公司回复了深交所的问询函,其中曝光了“新主”黄锦光的资产腾挪计划:拟剥离紫砂壶业务,注入旗下日化用品资产。

据此前公告,中超集团将其持有的中超控股3.68亿股(持股比例29%),以每股5.19元的价格转让给深圳鑫腾华,转让价款约19亿元,该转让单价较停牌前一日收盘价折价约8%。交易完成后,黄锦光成为新任实际控制人。

举债买壳

最另类的是对赌机制。中超集团承诺,上市公司2018年至2022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9000万元、9675万元、10401万元、11181万元和12020万元。如任一年度未达标,中超集团应向上市公司补足差额。如超过承诺数,则超额部分的50%奖励给中超集团。

针对本次交易,深交所发出问询函,对深圳鑫腾华的资金来源、股份增持计划、资产注入计划、对赌设计等提出疑问。

据今日公告披露,本次收购款项中,5.5亿元计划来源于深圳鑫腾华自有资金,另有5.5亿元来源于广东鹏锦的往来借款,其余7亿多元款项拟通过将所持有的中超控股29%股权质押融资来支付。

对于业绩对赌设计,公司称,中超集团作出上述业绩承诺是为确保上市公司在过渡期内保持人员、队伍、业绩稳定,让实际控制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育新的更适合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据披露,黄锦光家族深耕日用化学品行业多年,核心企业广东鹏锦系2004年创立,在全国有1436个经销网点,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拥有以鹏锦、速力、露苡琦、高威奇、奇柔为首的五大日化品牌。但其中列示的广东鹏锦的财务报表中,并未披露公司近年净利润的数值。黄锦光称,本次取得中超控股的控股权,可以直接打通与资本市场的连接,有利于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

重组方向

黄锦光还披露了入主后的重组安排。公告称,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处电力电缆行业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毛利率水平较低。另外,紫砂壶业务自进入上市公司体系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营未达预期。本次收购完成后,深圳鑫腾华未来12个月内计划推动上市公司对业务进行调整,并在适当时机置出紫砂壶业务,围绕日用化学品行业及上下游注入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黄锦光将对日用化学品行业及上下游资产进行合理规划,未来12个月内计划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外延式扩张。

回查资料,中超控股旗下中超利永曾出资1亿元收购了28把紫砂壶,并放言打造以紫砂为代表的全新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闭环生态圈,彼时备受关注。但2016年年报显示,中超利永亏损793万元,拟投资的宜兴紫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手续,拟投资10亿元建设的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艺术创意产业园尚处于工程基建期。

微妙的是,按照上述资产腾挪路径,中超控股易主后再注入“新主”黄锦光旗下日化业务,极易触发借壳上市,重组审核将等同于IPO。

对此,有投行人士向记者分析:“从中超集团5年的业绩承诺看,现有电力电缆业务显然不会在未来5年内剥离。新实际控制人若要注入资产并规避借壳红线,必须精准控制注入资产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多项指标,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自易主计划发布以来,中超控股的股价连续下跌,最新股价为4.92元。

(二)市场规模超5000亿

日前,蒂花之秀的母公司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臣健康”)首发上会获通过引来日化行业一片喜气洋洋,招股说明书显示,名臣健康计划公开发行的新股不超过2036万股,募集资金3.57亿元。

进入2017年以来,成功过会的日化企业又何止名臣健康一家。资料显示,2017年初拉芳家化IPO申请获通过,并于3月在上交所正式挂牌。此外在首次提交招股书1年4个月后的2017年9月,珀莱雅IPO终于成功过会。

而此前的日化行业却是资本市场的“弃儿”,众多日化企业上市并不顺利甚至一度夭折,很多小日化企业因A股上市不顺利被迫投向中小板。2014年相宜本草、安婕妤纷纷上市“难产”,2016年11月广东丸美上市被否,日化行业的上市之路阴影不断。

为何此前不受资本青睐的日化企业进入2017年以来突然就翻了身呢?对此,优亿美采购服务平台创始人白云虎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2017年以来,各路资本确实对日化行业较为看好,上市之路顺利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近几年日化行业发展很猛,目前日化行业的总体规模达到5000多亿元,这在中国各个行业的排名中已很靠前,化妆品行业近几年的增速达到10%左右,各路机构也看到了这种变化;另一方面,随着证监会等机构不断严查严管,很多此前不规范、不具上市条件的企业目前已经逐步完善,上市成功率大大提高。”白云虎如是说。

说到不规范、不透明,无法达到上市的要求,此前日化行业在这方面确实很明显。业内人士分析,日化行业的突出特征就是有很多规模很小的企业,5000多亿元的市值被5000多家日化企业瓜分,这些企业规模本身难以满足主板的上市要求,此外日化行业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中国本土企业占比不到五分之一,缺少实力强劲的本土日化企业。这使得日化行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资料显示,目前主板上市的日化企业只有14家(中国儿童护理上市成分中没有日化业务被排除在外),其中外资品牌有7家,国产上市日化企业仅有青岛金王(002094)、上海家化(600315)、广州浪奇(000523)、索芙特(000662)、两面针(600249)、霸王国际。

对于其他行业,零食饮料行业上市企业达到56家,同样小企业很多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有60家,而企业总体数量相对较少,TOP10占比高达90%的乳制品行业的上市企业也有17家。国产日化企业上市成果确实不佳,目前家电行业备受青睐能否扭转行业总体格局还有待关注。